图1
3.3网络虚拟教学
互教、互学、互促,不仅要体现在课上与实践环节中,还要体现在课下。我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知识结构、难点、重点,以及典型例题的思路、解法等所有学生关注的以及能够帮助学生有效自主学习的内容都以网页的形式发布在我的QQ空间上,把自己的QQ号码公布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课下与我进行该门课程知识的交流、探讨。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也体现了“开放式”教育的特点和优势。
3.4网络考试系统的应用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督促学生加强学习,也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网络技术逐渐渗入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今天,传统的考试方式也面临着变革,网络考试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它能够促进考试的灵活性。考生抽取的试卷可以根据题库中的内容随机生成,而即便考生抽取到相同考点的试题,其试题体现方式也不一定相同。这样既可避免考试前的压题,又可避免考生相互抄袭;并且可以采用大量标准化试题,使用计算机阅卷评卷,直接把成绩送到数据库中并进行统计、排序等操作,不仅大大提高阅卷效率还可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 实践教学的新思路 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理念,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如何能够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数据结构以程序设计为基础,但最终又要服务于程序设计。如何能够让它更好的服务于程序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程序设计的能力呢?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
4.1 思想上重视实践教学
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给学生讲授数据对象的特性,数据的组织方法,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以及相应的运算(操作),对实验不够重视,认为可有可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介绍各种操作的算法,而忽视将算法转换为具体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函数以及编写出运行该函数的主程序。这种教学方式,势必导致多数学生对算法和程序概念的混淆,再加上教科书中也仅仅是将算法转换成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函数,学生在两课时的上机实验中往往编制不出完整的程序,得出正确的结果。
上机实验是对学生全面综合素质进行训练的一种基本方法,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实验中的问题往往比平时的习题要复杂的多,也更接近实际。实验能使学生所学到的书本知识“活”起来,起到深化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同时,上机实验也是对学生软件设计综合能力的训练。
在“数据结构”课程堆栈的教学中,针对教科书中进制转换的问题,笔者除了详细讲授教科书中堆栈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基本运算的实现算法与函数外,还在课堂上编制出运行该函数的主程序,包括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具体如下:
#define Maxsize 100 //顺序栈初始分配空间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Elemtype data[Maxsize];
int top;
}STACK;
char B[]=”0123456789ABCDEF”;
void conversion(int n , int b) //将非负的十进制整数n,输出等值的b进制数
{
int x;
STACK st;
initstack(&st);
while(n)
{
push(&st , n%b);
n=n/b;
}
while(!Empty(&st))
{
pop(&st , &x);
printf(“%c”, B[x]);
}
void main()
{
int n , b;
printf(“将十进制整数n转换为b进制数,请输入n与b:”);
scanf(“%d , %d”, &n , &b);
conversion(n , b);
}
程序运行如下:
将十进制整数n转换为b进制数,请输入n与b:13,2↙
1101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程序不仅仅是算法,在学习算法的同时,更应注重程序总体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软件开发规范等方面的学习和锻炼,这为“数据结构”实践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奠定了基础。
当然,这种尝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在课程总学时方面。作者所在学校“数据结构”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课时为54学时,其中包含上机18学时。部分教师也认识到了数据结构实践教学的现状,但迫于课时的限制,也打消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的念头。因此,还需要学校、教师转变观念,认识到教育应着眼于未来,应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急于求成,追求功利。
4.2编制好的实验指导书
一本好的实验指导书能给学生的上机实验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有关“数据结构”课程的实验指导书较少,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没有提供完整的上机实验操作过程。本人认为一本好的实验指导书应该能和课本独立开来,学生在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上,通过阅读该书,应该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5、结束语
事实上,只有在《数据结构》课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所接受,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网络MCAI是一种优秀的教学媒体,他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推动教育改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网络MCAI和教师课堂讲授有机的结合起来,积极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现代教学模式,使教师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辅相成,以最优的组合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既能学到新的知识又可掌握学习技能,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严蔚敏。数据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吴伟民。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可视化教学研究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学报,1993.3,(72)p17-20
[3]陈丽娟。算法执行过程的可视化在CAI中的应用。计算机工程,1999,25(9)12
[4]高一凡。《数据结构》算法实现及解析。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5]李建学。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案例精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