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指出,高技术行业作为技术创新最具代表性的行业,其效率值也不高。数据显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通用设备制造业的绩效指数在0.6左右徘徊,这些代表着最前沿的信息技术水平,技术人才集中的行业R&D投入的效率处在生产前沿面的下方。从表3中可以看出,随着通信设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这些行业的规模效率位于生产前沿,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然而,技术进步变动指数过低极大地弱化了R&D投入的绩效,使其未能达到生产前沿面。
技术进步是全要素增长的重要来源,而高技术产业依赖于技术进步,因此,技术进步指数低下制约着浙江R&D投入的绩效水平,造成了技术水平的下降。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两个同类决策单元进行R&D投入相对效率的测度与评价,可以得到以下基本结论。
(一)基本结论
1.从纵向比较看,浙江R&D投入相对效率不平衡。在样本期内浙江总体的R&D相对效率并不是很高,并且呈现出先升后降又升的趋势,而且多数年份有投入冗余。并且数据显示,样本期内的R&D投入效率与浙江经济增长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我省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要素投入的增长来拉动,而非依靠技术进步。上述R&D投入相对效率升降趋势可能是由于技术进步与科技资源配置体制矛盾运动的外在表现。在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的矛盾运动中,技术创新虽然有波动,却呈持续上升的态势,而科技资源配置体制的变化则有明显的量子化和周期性特征,即体制改革跃上一个台阶后,在一段时间相对稳定,使技术进步的能力得到充分释放,技术进步对科技创新效率的贡献增大。技术进步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有的资源配置体制的束缚效逐步显现,技术进步对科技创新效率的贡献趋于减少,又从客观上要求实施力度更大的体制和机制创新。上述结果进一步说明,R&D投资效率的持续提升是实体性科技资源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和体制性科技资源(科技资源配置体制和管理体制)投入综合推动的结果。
2从行业比较看,浙江各制造业绩效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技术效率的改善,而不是技术进步。计算结果同时表明,浙江各制造业R&D投入绩效的Malmquis指数存在技术衰退现象。原因可能为:R&D投入产出存在时滞,导致技术进步被低估。一个可行的修正方法是,将t期的技术建立在当期和以前各期的投入产出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前期的技术包含在现期的产出中,在现期仍然适用。考虑到分析数据年的限制,难以确定滞后期数,且技术进步可能被夸大,从而低估技术效率变动对Malmquist指数的影响,本文未对原始数据进行滞后期数的调整,因此,对技术退步的现象未作限制。
(二)对策建议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浙江要建设创新型省份,不仅要增加R&D投入,而且要注重在不同主体、不同研发阶段以及研发主体在不同研发阶段间的有效配置。在加大R&D投入与有效配置R&D资源的同时,还应着力提高科技成果产出率。政府职能部门由重经费分配向重使用绩效转变,努力提高R&D经费使用绩效。具体为:
1.加强政府科技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建立健全有利于自主创新与科技进步的科技管理体制,加强重大科技项目的主动设计和联合攻关;改革和完善政府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计划项目实行直接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事后补助等多种办法,提高公共科技财政的使用效率。完善R&D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大院名校成果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保护知识产权、科技中介机构等方面的政策,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创业创优的社会氛围。
2.形成“官、产、学、研、金”相互结合的机制。可考虑建立三个体系:一是科技信息服务体系。政府搭建创新资源信息平台是驱动创新的动力所在。技术信息的搜集、掌握和集成是缩短研发流程,低投入高产出的重要途径;二是建立金融风险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科技投入体制,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三是建立产权交易服务体系。提供高校技术产权和企业产权交易服务,为创业风险资本提供进入机会和退出渠道,促进风险资本的流动性。提供科技项目技术鉴定和评估、产业化方案设计、资产评估、财务、法律和管理咨询、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等服务。
3.调整优化R&D经费使用结构。提高R&D经费中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的比重,进一步优化经费使用结构,重点支持节能降耗减污等社会公益类科技项目,支持公共科技条件平台建设,支持对我省重要产业发展具有突破带动作用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项目。
3.加强R&D经费使用监管和绩效考评。进一步规范和严格R&D经费使用的财务制度,提高项目预决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加强经费使用监管和审计,推行和完善绩效考评与追踪问效制度,努力提高R&D经费使用绩效。
参考文献:
[1]颜鹏飞,王兵.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4(12)55-62
[2]傅晓霞,吴利学.技术效率、资本深化与地区差异——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地区收敛分析[J].经济研究,2006(10)52-60
[3]朱有为,徐康宁.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38-45.
[4]许治,师萍.基于DEA方法的我国科技投入相对效率评价[J],科学学研究,2005,(4):481-484
[5] Fare,R.,S.Grosskopf,M.Norris and Z.Zhang,1994,Productivity Growth,Technical Progress and Efficiency Changes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84(1):66~83
[6]孙巍.基于非参数投入前沿面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0(8):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