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2008年《学报》第一作者地区分布 省 份 篇 数 比 例(%) 省 份 篇 数 比 例(%) 省 份 篇 数 比 例(%) 北京 33 24.09 海南 4 2.92 河南 2 1.46 江苏 19 13.87 陕西 4 2.92 福建 2 1.46 浙江 12 8.76 内蒙古 4 2.92 香港 2 1.46 广东 10 7.30 天津 3 2.19 湖南 1 0.73 上海 10 7.30 辽宁 3 2.19 江西 1 0.73 湖北 7 5.11 广西 3 2.19 重庆 1 0.73 山东 5 3.65 甘肃 3 2.19 云南 1 0.73 河北 4 2.92 黑龙江 2 1.46 深圳 1 0.73
4 引文的统计分析
4.1 引文数量
对引文数量的分析能看出作者吸收和消化情报的途径和能力,以及作者使用情报源的习惯和方式特点[7]。
从表6可以看出,《学报》2008年137篇论文引文总数为1386条,篇均引文数为10.12条,高于我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论文的平均引文量8.5条和社会科学期刊的篇均引文量5.01条,但与国际上期刊论文平均引文l5条相比还存在差距[8]。这说明《学报》的作者非常重视引文的重要作用,吸收和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引文意识也日趋增强。
表6 2008年《学报》各期载文的引文分布 期刊号 论文总数(篇) 引文总数(条) 篇均引文数(条/篇) 一 23 158 6.87 二 21 272 12 三 25 237 9.48 四 23 239 10.39 五 21 285 13.57 六 24 195 8.13 合计 137 1386 10.12
4.2 引文类型分布
对引文类型分布进行统计与分析,能看出本刊作者情报源数量分布特点,了解相关论文的文献来源和构成比例,从而确定各类型文献载体的情报价值、地位和作用[9]。本文从期刊、图书、网络资源和其他等类型对《学报》2008年1386条引文进行统计,结果见表7。
从表7可以看出,引自期刊的引文为606条,占引文量的43.72%,居首位,这说明期刊一直是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人员获取信息的首选情报源。其次为网络资源,为471条,占引文量的33.98%,说明随着网络信息的不断增加,其重要性也日益明显,同时也说明我国图书情报人员通过网络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大大缩短了信息检索和科研时间。引自图书的引文占居三位,为224条,占16.16%,从而说明图书反映内容及时性较差,随着科研人员的年轻化,逐渐与他们的检索利用习惯不符。综上所述,《学报》作者群普遍获取信息的途径和能力比较强,而且注重吸收和利用最新网络信息资源。
表7 2008年《学报》各期载文的引文类型分布 类型
期刊 期刊 比例(%) 图书 比例(%) 网络 比例(%) 其他 比例(%) 一 75 47.47 27 17.09 32 20.25 24 15.19 二 137 50.37 44 16.18 79 29.04 12 4.41 三 105 44.30 36 15.19 78 32.91 18 7.60 四 88 36.82 48 20.08 95 39.75 8 3.35 五 86 30.18 26 9.12 158 55.44 15 5.26 六 115 58.97 43 22.05 29 14.87 8 4.11 合计 606 43.72 224 16.16 471 33.98 85 6.14
4.3 引文期刊分布
通过对文献参考期刊的统计与分析,可得到本刊对其他期刊的依赖情况及受其他期刊的影响情况。一般来说,期刊的被引用次数与该刊在其学科研究领域的影响程度成正比。
从表8可以看出,《学报》本身被引次数57次,占统计的21种中文期刊的17.81%,占全部期刊引文(606条)的9.41%,可见《学报》作者群比较重视引用《学报》本身的论文。这21种中文期刊共被引320次,占全部期刊引文的52.81%,说明这21种期刊是我国图书情报研究人员主要的情报源。根据北大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9版),本文统计的21种期刊中有18种为核心期刊(*标记的是核心期刊),说明《学报》作者非常注重吸收和利用本领域的核心期刊。统计结果表明,《学报》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信息吸收能力,与国内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密切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表8 2008年《学报》中文期刊引用前21名 期 刊 被引次数 期 刊 被引次数 *大学图书馆学报 57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11 *中国图书馆学报 34 *情报杂志 11 *图书情报工作 32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0 *图书馆建设 21 *图书与情报 9 *图书馆论坛 17 *图书馆 8 *图书馆杂志 16 *情报科学 6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5 *情报资料工作 6 现代情报 14 *图书馆学研究 5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4 图书馆学刊 5 *图书情报知识 13 *情报理论与实践 4 *情报学报 12 (*标记的是核心期刊)
4.4 普赖斯指数
普赖斯指数又称期刊衰减系数,是论文近5年的引文数与总引文数的比值。普赖斯指数是评价期刊载文新颖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能够反映出期刊载文的新颖程度,即指数越大,文献新颖性越强[10]。
从表9可以看出,在论文引用的1386条引文中,有1035篇文献是近5年内发表的,2008年《学报》普赖斯指数达到74.68%,远远高于自然科学各学科普赖斯指数的平均值50%,反映出2008年该刊所载论文内容新颖,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消化、吸收近期研究成果的强大能力。
表9 2008年《学报》普赖斯指数 引文总数(条) 近5年的引文数(条) 普赖斯指数(%) 1386 1035 74.68
参考文献:
1大学图书馆学报编辑部[EB/OL].[2009-07-20]. http://www.tgw.cn/xuebao/html/newpage1.htm
2大学图书馆学报编辑部[EB/OL].[2009-07-20]. http://www.tgw.cn/tugongwei/info/detail.asp?lngID=467
3大学图书馆学报编辑部[EB/OL]. [2009-07-20]. http://www.tgw.cn/xuebao/
4鞠兰萍. 2008年《图书馆学刊》载文和作者及引文统计分析[J].《图书馆学刊》,2009,(6):1-3
5同[4],1
6吴漂生.《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0-2004)全文转载情况分析[J].现代情报,2005(8):137-140
7王立荣核心期刊《情报资料工作》引文统计分析[J]。《情报探索》,2009,(1):17-18
8同[7],17
9同[7],17
10同[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