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4】
在远程学习中,设计网络学习共同体前首先要了解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然后再对每一部分进行详细地设计才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 网络学习共同体构成要素
网络学习共同体是一种由传统教育形式衍生而来的学习组织,它促进了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学习,营造和谐的网络学习氛围。网络学习共同体包括目标、人员、资源和学习平台等要素。其中目标是根据学习者特征、学习内容及课程的特点而确定的;人员主要是由学习者和助学者(如教师、专家、管理者等)组成;资源是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和维持的必备条件,它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其中有形资源主要是指在线课程、案例库等,无形资源则是指学习者之间或学习者与助学者之间信息交流所产生个归属感和共同意识;学习平台为支持网络学习共同体提供共同的文化氛围,相互交流,共同构建个人知识和集体知识。
【5】
-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设计
网络学习共同体是在网络环境中运行的,在学习共同体设计中作用举足轻重。网络环境的设计要有利于学习共同体中各成员间交流、讨论和合作进行协同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便捷多样的学习工具,有效地促进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协作,形成一个方便学习与交流的环境。在进行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设计时,我们要关注以下问题:
-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环境设计
学习环境是支持和促进学习者学习的场所,是网络课程设计、网络学习管理、师生之间实时交互的根本保证。其设计的关键是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平台设计和学习模拟环境的设计两大部分。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平台设计是基于互联网或局域网上,以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技术基础,构建出有利于网络学习共同体有效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学习模拟环境的设计要能够使学习者在虚拟的环境中体验真实世界中的各种活动,从而掌握相应的技能。环境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非线性,方便学习者从不同入口,进入环境与其他学习者进行协作交流,环境中还要具有评价环节。
【6】
-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组织设计
对于学习者来说,网络学习共同体是其自发组织而形成的,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为了充分发挥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在进行组织设计时,首先要增强学习者的“共同体意识”,使其感受到自己处于一个组织中,个人的行为会影响到组织的利益,同时也能享受组织对个人的意义及价值;其次组织有“共同学习任务”的学习者,他们具有共同的学习目标,通过互相交流,激励,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再者要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学习任务的类型采用适当的学习方式,如小组合作式学习,探索式学习或自主学习;同时,鼓励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置疑,做到“不耻下问,学高为师”、互帮互助,发挥共同学习的优势,体验学习的乐趣。
-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资源设计
在远程学习中,为了使网络学习共同体中每一位学习者能够充分平等地获取学习资源,在学习资源的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网络学习资源的表征形式要多元化,使相同的内容通过多种方式来呈现,学习者可以透彻理解学习内容;第二,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要个性化,创造适合每个学习者的教育,使其达到最优发展;第三,网络课程的设计要情境化,使学习者能够参与到学习情境中去,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进行有效学习;最后,学习资源的设计要注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提出有意义的建议。
-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学习互动过程设计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要加强互动性,增强学习者的参与意识,培养其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资源共享的观念。在互动过程的设计中要充分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如网上请教专家,在网络平台上展示学习成果,学习者之间可以进行实时或是非实时的交流讨论等。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设计要围绕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展开,激励学习者分析问题,通过交流互动进行协作或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同时辅之以相应的监控调节。
-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认知工具设计
认知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在数字化的虚拟教学环境中实践和体验真实世界所具有的各种技能。为满足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可靠交流与协作要求,在认知工具设计时,设计者要明确这种认知工具的使用对象,是否有利于网络学习者对信息收集、整理、处理、创造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认知的操作。一般来说,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器、电子邮件、BBS、QQ、MSN、飞信、视频会议等认知工具,与同学或老师就课题、作业、任务和信息资源等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并解决问题,完成小组协作学习。此外,网络学习者还可以借助动画、文字处理、幻灯制作、电子图表、数据库等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处理信息,并以多种手段来方便自己的看法。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设计和开展受着诸多因素的影响。虽然网络与通信技术、教育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但是网络学习者学习时间的有限性与参与学习共同体活动所需时间的长久性之间的矛盾和网络学习者间的准分离状态与学习共同体凝聚力的加强之间的矛盾这两大矛盾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问题。为此,在进行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设计过程中,认真权衡和系统规划环境、组织、学习资源、互动过程和认知工具这五方面,在实施过程中动态调整,针对学习任务、时空条件以及学习者的特征和需求等来辨证地处理这一对矛盾关系,争取让更多的学习者参与其中、相互学习与交流,促进学习者网络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7】参考文献【1】马 凌. 试论高校网络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68-70
【2】赵举忠,张敬环,任瑞仙. 网络学习共同体中的情感交流[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 (3):28-30
【3】谭 音. 网络学习中共同体学习策略分析[J]. 办公自动化杂志, 2009(9):39-40
【4】杨金萍. 远程教育中学习共同体的建构[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 (3):34-35
【5】阎 静,邹志文,殷学东等. 网络学习共同体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为例[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 (2):123-125
【6】裘伟廷. 网络教育中的虚拟学习共同体[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5(5):67-70
【7】姜 强,刘虹验,赵蔚. 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J] . 现代教育技术, 2008 (13):112-114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