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4运用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一种专用用于保护网络内部安全的系统。它的作用是在局域网内部和网络内部之间构建网络通信的监控系统, 用于监控所有进出网络的数据流和来访者进行检查, 符合安全标准的予以放行, 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一律拒之门外。
当前实现防火墙功能的主要技术有: 数据包过滤、应用层网关(或代理服务器) 等。Internet的防火墙技术目前已比较成熟, 简单的防火墙提供了可靠的网络安全控制方法。但作为一种技术, 防火墙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网络应用受到结构性限制; 不能防范内部用户攻击;防火墙难于管理和配置, 易造成安全漏洞; 很难防止病毒或者受病毒感染的文件的传输。作为一种被动防御的访问控制技术, 防火墙能否发挥最大作用, 还在于使用它的人。
3.5建立病毒防御体系
对于图书馆网络来说, 计算机病毒具有不可估量的威胁性和破坏力。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 是图书馆网络安全建设中重要的一环。
硬件防御。即通过硬件检测的方式将病毒拒之门外, 主要形式有防病毒卡和防病毒芯片两种。其工作原理是, 在系统启动时, 优先获得控制权, 即时对系统实施监控, 只要发现病毒就予以清除, 从而避免病毒对系统的破坏, 使计算机具备了免疫能力。
软件防御。即利用软件来防止病毒侵入系统, 主要形式是各种杀毒软件。它们在工作原理上的共同之处是: 监视常驻内存的程序, 防止可执行文件被改写, 并且禁止程序直接写入磁盘引导区。
3.6重视图书馆数据备份
在图书馆的网络系统中, 图书馆最宝贵的是在图书馆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信息数据。
图书馆计算机系统是在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中, 为了确保重要数据不被破坏, 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数据备份。因此,应定期进行数据转储,将数据备份到其它存储设备上,或采取RAID0/3/5磁盘阵列等技术,利用冗余硬盘,让系统实时对数据进行备份,再配合热插拔等技术,可以保证在部分数据被破坏后,能立即启用备份数据,使服务不中断。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一些特别重要的数据(如图书馆的书目数据) 可以采取双机热备的技术,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转。
3.7制定各项应急方案
在图书馆网络安全防范机制中, 我们还必须加入防止突发性事故的应急计划, 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方案与详细的灾难恢复计划, 及时响应用户的网络、系统和应用可能会遭到的破坏,把损失降到最低水平。可行预案包括: 硬件故障抢修方案、事故发生时的报警以及消除和撤离方案等。
4.结语
总之,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不断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网络安全系统的功能也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不断的更新,因此,亟需建立一套完整、完善的图书馆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使图书馆网络形成多层的安全防护,进一步保障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正常运转。
图书馆网络安全防范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工作,需要我们时刻警惕,不断学习、研究新技术,持续增添物质设备、增加技术与人员的投入,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图书馆的网络安全,为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学梅.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与防范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5):34- 35
[2]张继敏.现代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7)
[3]李涛.网络安全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朱志文.浅谈图书馆网络安全与管理[J].图书馆界,2004(2)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