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当前,党中央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把食品安全工作提升到战略层面来考虑。作为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来抓,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今年,粮食安全也被列入《国家安全法》,凸显粮食安全战略地位。
2013年,全国实行新一轮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形成了行政监督、技术监督、社会监督、网络监督、企业自律)的监管体系,结束食品监管多头执法的混乱局面。今年10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食品安全法》明确提出“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风险管理、 全程控制、 社会共治, 建立科学、 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社会共治是下一步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有力措施,不仅给媒体、行业协会等提出了具体的责任和义务,同时通过有奖举报、风险评估等措施,从制度上保障了全民参与食品安全,营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格局。
经现场调研,定西市安定区成立了乡镇食品药品管理机构,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食品监管体制,食品监管触角一直延伸到农村,在各村社、街道居委会还配备了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形成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真正解决了过去食品安全“有权管的看不见,能看见的管不着”的被动局面,有力保障了农村食品安全。但是,食品安全涉及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点多面广,执法力量薄弱。加之农村群众对食品安全识假辨劣能力较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农村食品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为了进一步了解食品安全形势,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质量,增强群众食品安全意识,结合时间要求,本人对当前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在较小范围内开展了调查。
1.调查背景及调查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食品安全问题较以前有很大改善。然而,个别不法分子利用农村人民文化水平低,经济基础薄弱,识假辨劣能力不强的实际情况,有意把劣质食品产品大势向农村市场渗透,农村成为假冒伪劣食品、山寨食品的重灾区。特别是麻辣食品、儿童食品等价格低廉的小包装食品质量问题更加令人担忧。同时,农村居民消费的农副产品如蔬菜、肉、蛋等相当一部分都是自产自用的,由于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不足,认为自已生产的东西都没得问题,尤其是对农产品投入品、水及土地污染意识淡薄,难以保障食品安全。此次调查就是针对这一时代背景,对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相关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农村居民食品安全现状。
2.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到人员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与当地村民座谈交流,发放调查问卷300份。
实地调查:
为求调查结果真实,分别走访定西市安定区内官镇4个自然村和1个社区进行对农村种养殖户、食品加工小作坊、食品经营门店和餐饮服务单位以及蔬菜经营门店分类调查。现场调查蔬菜种植农户2家、畜禽养殖场2个、小餐馆10家、食经营门店10家、食品加工小作坊2个、农贸市场1个。
3、农村食品安全状况
内官镇位于安定区西南部,是辖区内的物资集散地和商品交易重镇,素有“陇中旱码头”之称。辖35个行政村、275个生产合作社、13500户、6.2万人。总流域面积30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0万亩,其中保灌水浇地面积3.5万亩。
从调查情况看,该镇农民经济收入中的农产品经营性收入和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基本已占主导地位,食品消费结构明显改善,食品消费观念较以前有很大转变。但是,由于经济欠发达,产业基础薄弱等条件的制约,该镇初级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的各环节食品安全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3.1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现状
被调查的4个村有耕地面积约19000亩,其中粮食作作面积6000亩,蔬菜面积13000亩,蔬菜种植占绝大部分。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蔬菜作物主要有莲花白、紫甘蓝、萝卜、洋芋、芹菜等大众品种。全镇每年化肥用量总计约16000吨,农药用量总计约500公斤。化肥施用方法不当,结构不科学,任然是以氮肥为主,约占80%以上,复合肥相对较少,占10%左右。农药残留还比较严重,主要用的有甲胺磷、乐果、敌杀死等高毒高残留品,低毒低残留农药施用较少,这与农业技术部门对农产品投入品的指导培训不到位有直接的关系。
被调查的养殖场2个,年生猪出栏约1500头、家禽出栏约4000只;养殖户们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养殖所用饲料约80%为自配、约20%为够买成品饲料。自配饲料使用一般混合抗生素、催肥剂,部分使用激素以及其他化学添加剂的现象。
3.2生产加工环节情况
内官营镇3个食品加工厂主要从事面粉加工和生产冷冻蔬菜。常年从业工人不足10人,都是本地村民。生产旺季大量请临时人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淡薄,标准化规范化操作理念不强。厂内基本设备运行良好,但生产成品质量检验能力欠缺,企业无法保证上市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从事食品加工经营的个体户6家,都属于小作房生产,以生产食醋、植物油压榨加工为主,工作场地窄小拥挤,环境卫生差,工作人员文化素质不高,从业人员食品安卫生安全意识不强,食品安全没有技术保障。
3.3市场流通环节情况
该镇食品经营门店规模小,数量多,经营品种单一。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卫生、质量得不到保证。食品购进渠道不详,索取票据不全,问题食品不具备可追溯性。经营设施简陋,大多数食品在常温下贮存,不具备按温度要求贮存食品条件。
3.4餐饮服务情况
近年来,由于农村消费观念的改变,诸如婚宴、寿宴、谢师宴等大多在街道餐馆举行,在实地调研该镇10家固定从业场所的餐馆,尽管都获得了相关部门的许可合法经营,但是卫生状况普遍较差。主要是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不到位,群众聚餐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差,还存在不具备接待能力超负荷运转的情况。农村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高,对问题食品危害性意识还不到位,自我保护能力差,有贪小便宜的传统理念,在市场、路边摊点就餐的情况比较普遍。
3.5市场监管情况
该镇设置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配备7名工作人员,无执法车辆,执法设备不足,市场检查监管工作完全靠肉眼与平时工作生活经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食品监管工作开展困难。
4、农村安全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农产品污染日益严重
根据调查,第一:河流污染严重。该镇无污水集中处理设备,镇区污水直接通过下水道流向河流中。镇政府所在地5个村中只有3处垃圾集中投放点,多在村办公室周围,其他地方都是各院落四处乱倒,村民集中倒置垃圾的意识不强。第二:农药化肥使用广泛。该镇为定西市安定区蔬菜主产区,农户种植以蔬菜为主,在使用过程中缺乏农业技术人员指导,生产过程中农户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广泛频繁超量违规使用农药、化学肥料,使得土壤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